
美国最近又拉响了中东警报,这一次目标是要从源头掐断伊朗的钱袋子。就在今年11月,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最新报告,宣布伊朗已经累积了超过180公斤高纯度浓缩铀。别看这个好像不多,但60%的纯度几乎靠近武器级别,比搞发电用的核原料要高得多,这直接让西方国家敲响了警钟。 伊朗人嘴上一直说是要搞民用能源,可现在摆在明面上的这些核材料,确实让外界越来越担心他们是不是在为更危险的东西做准备。
伊朗要想继续推进这些计划,或者还想维持在中东的影响力,全靠一笔巨大的石油收入。一年能进账几百亿美元,这些钱变成军费、外交活动的底气,在地区局势中牢牢站稳脚跟。 美国看准了伊朗的钱脉,决定从根本上掐断。特朗普再次上台后毫不留情,直接把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升级,想要把他们的石油出口降到零。
这一步还不够,美国财政部的副部长赫尔利还在这个脊节骨眼上,飞到中东,亲自敲门。第一站以色列,美以双方根本不用废话,怎么针对伊朗在地区的行动、如何把美国的制裁推到极致,早就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。 阿联酋则是钱袋流通的关键,那里各种金融渠道从来没少让伊朗摸到空子。赫尔利此行就是想让阿联酋守住门户,别再让伊朗把钱洗白顺出来。
土耳其的角色更让气氛变得复杂。表面上美国很希望土耳其和自己站在一起,可土耳其和伊朗贸易本来往就紧,真做绝了伤害的是自己利益。所以赫尔利此行到底能不能让土耳其实质配合,美国自己也不敢打包票。 最后赫尔利到了黎巴嫩,那个地方伊朗有不少靠山,赫尔利的出现更像是给当地势力下马威,要让他们有点忌惮,不敢再跟伊朗站得太近。
这场博弈归根到底还是钱和核问题的较量——美国想让伊朗失血,伊朗却还握着自己的底牌。面对多轮制裁,伊朗没有软下来,反而拿“暂停高纯度浓缩铀”当条件,想逼国际原子能机构闭嘴,不许再对自己不利。双方各有算盘,局势一度又紧张起来。 美国这次架势摆得足够大,制裁、外交、联合盟友就是不给伊朗喘息的机会。可即便如此,这张大网真能扎死伊朗还远未可知。
伊朗经济压力越大,就越有可能用核项目挟持谈判,要么逼美国松手制裁,要么继续在暗处支撑地区代理人给美以制造麻烦。盟友里土耳其态度像一根韧性很大的筋,用力太猛就容易拉断,阿联酋的金融系统再完善,也可能会被伊朗钻空子。 到底最后伊朗的钱袋子会不会真的被彻底堵死?没人敢打包票,只知道这一仗已经没有回头路,中东的这片热土还会被搅得更乱。
伊朗身处风暴核心,手里攥着核进展的筹码,这会不是老老实实等着被断粮,而是把每一次制裁和谈判当成博弈机会。美国能不能守住自己设下的关卡,各国愿不愿意和美国一条心拧到底,这些悬念都没有答案。 金钱和核武从来都是双方掰手腕的关键,美国的制裁大网能织多密、伊朗的底牌能拖多久,中东接下来的走向只会更加扑朔迷离。
配先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